1.中央空调风管机安装流程是怎样的

2.生铁工件的圆筒多加了0.03mm,我把它放到16度的空调间内.(现在的天气)第二天缩了0.03mm.他还能再涨出来吗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图解的图书目录

4.现役战斗轰炸机的型号和基本的介绍

5.排气用了双边单出设计,圆筒造型的尾喉很动感,是不是为了突出领克05的运动型?

6.空心砖的墙壁怎么安空调

7.膨胀螺栓对应的钻头多大?

圆筒立式空调尺寸_立式圆形空调尺寸

塑料套管,决定螺丝、和钻头尺寸。

塑料套管入墙部分最大直径(包含毛刺)即为钻头直径。

塑料套管长度,决定膨胀螺丝长度。

膨胀螺丝一般说的是金属膨胀螺丝,膨胀螺丝之固定乃是利用楔形斜度来促使膨胀产生摩擦握裹力,达到固定效果。螺钉一头是螺纹,一头有锥度。外面包一铁皮(有的是钢管),铁皮圆筒(钢管)一半有若干切口,把它们一起塞进墙上打好的洞里,然后锁螺母,螺母把螺钉往外拉,将锥度拉入铁皮圆筒,铁皮圆筒被涨开,于是紧紧固定在墙上,一般用于防护栏、雨篷、空调等在水泥、砖等材料上的紧固。但它的固定并不十分可靠,如果载荷有较大震动,可能发生松脱,因此不推荐用于安装吊扇等。

中央空调风管机安装流程是怎样的

空调吹出的风是没有辐射的。

1、空调吹出的风是由室内机的贯流风叶转动而吹出的。

2、贯流风叶呈圆柱形,由叶轮、叶片和轴承等组成。

3、为调节气流的方向,通常将贯流风扇固定在两端封闭塑壳中,这种风扇轴向尺寸很宽,风扇叶轮直径小,呈细长圆筒状,贯流风叶的叶片用向前倾斜式,气流沿叶轮径向流入,贯穿叶轮内部,然后沿径向从另一端排出。

4、贯流风叶吹出的风完全是通过改变风流而形成的,所以是没有辐射的。

生铁工件的圆筒多加了0.03mm,我把它放到16度的空调间内.(现在的天气)第二天缩了0.03mm.他还能再涨出来吗

中央空调是我们一年四季都会接触到的电子设备之一,夏天它可以制冷,冬天它可以取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与方便,也提高了我们生活的舒适度。但是对于中央空调风管机我们却比较陌生,到底是个怎么的东西,我们的脑海中一片空白。风管式空调机,俗称风管机。空调联接风管向室内送风,小型的全空气系统。由此可见,它是空调制冷制热的必备设备之一。

  中央空调风管机安装-安装流程

1.制作静压箱:根据用户需要的风口数量和室内机的出风口的尺寸,制作静压箱。如果用户需要3个出风口就做3个出风口的静压箱。静压箱用厚0.5~O.8mm的镀锌铁板做成。有几路风口就做几个风道口。风道口直径为200mm,高180mm,顶部外翻卷边,静压箱的进风口略大于室内机的出风口,箱体高400mm、宽300mm。静压箱的外形如右图所示。

2.制作风道接口:风道接头用0.5~O.8mm的镀锌铁板做成φ200mm×200mm的圆筒,两端外翻卷边。

3.凿风道洞:首先根据风口的数量,确定风道洞的大小,然后用电锤和二锤在墙上开风道洞。例如:三个风道则需要开200mmX800mm的墙洞,其他依此类推。在每个风道口的墙壁上再开一条放入绝缘套管的槽沟,深约50mm、宽20~30mm,用于接控制风口的开关连线和开关。

4.装配静压箱:将静压箱的进风口套在室内机的出风口外侧,用φ3.2mm的钻头钻孔,然后再用铆钉铆死。将整个静压箱紧紧地固定在室内机上,然后用8mm厚的PE棉包住静压箱,做保温处理。先将PE棉放在静压箱的出风口上,用手压出一个出风口的印子,再用钢锯条锯出圆洞。用毛刷沾胶(如309胶、好帮手)涂在PE棉上,再将静压箱也涂上胶、凉一会,然后将PE棉粘在静压箱上,出风口从洞中穿过,要按实粘牢。PE棉的接头处,要用锡箔纸贴实。

5.安装风道:将风道内层套在静压箱的风口上,再用并行的12号铁丝拧紧,用锡箔纸沿着一周圈贴实。再将石棉保温层及外边的保护层套到底部,用并行的12号铁丝拧紧,再用锡箔纸沿着一周贴实。晃动风道,锡箔纸不应有裂纹。依此法,将各个风道固定好。

6.安装室内机:根据室内机四个吊孔的距离,用铅笔在吊室内机的天花板上画出固定螺丝的位置。钻孔后,将准备好的膨胀螺丝(该螺丝是在φ8mm的膨胀螺丝上焊接一段长490mm的全丝螺栓,再带2个螺帽放入孔内)拧紧,然后把室内机的四角放在螺栓内将室内机吊起。室内机的安装必须保持水平,否则会造成排水不畅,容易漏水。

7.安装排水管:排水管用3/4″的PVC管,管外侧套保温层。将等径接头(带螺丝)的两端涂上PVC管胶水,一端放在室内机上,另一端将涂胶后的PVC管插入固定,一直接到下水道。安装时,应注意排水管的高低,观察排水是否顺畅。

8.固定风道:用φ8m的膨胀螺丝焊上φ8m×690mm的钢筋固定在风道的两侧,然后将钢筋折弯,兜起风道。也可以在风道的两侧打膨胀螺丝,再用铁丝吊起风道。

9.缝制风道接口袋:将厚帆布裁成560mm×300mm的长条,再缝制成圆筒。然后将风道接口袋,一折一折地包在风道接头上,用并行铁丝拧紧,再用锡箔纸贴好连接处。风道接头的另一端套在风道上,先将风道的内层套好,用铁丝拧紧,再用锡箔纸贴好连接处。

10.连接出风口(标准风口):将帆布套在风口上,用铁丝拧紧,外面贴上锡箔纸。

11.安装塞外机:根据室外机的大小做好安装支架,再用φ14m×l00mm的膨胀螺丝固定安装支架,然后将室外机固定在支架上。

12.室内外机的连接:

a.配管的连接将φ9.52mm和φ19.05mm的铜管穿上保温管,扩好喇叭口后,分别连接到室内外机的高低压管上,然后排空。各接口要严格检漏。

b.电气部分的连接380V电源线用截面积4mm2×4芯的电缆线,信号线使用φ0.75mm的铜芯线,每根线上必须穿上线号,做好标记,然后一一对应接好。各风口供电可以用截面积1.5mm2×2芯的软铜芯线,穿在蛇形绝缘套管里,一端接室内机,另_端接各风口。

c.风口开关的连接如左图所示,将截面积O.75mm2x3芯的电缆线穿在绝缘套管里,埋在各门口所开的线槽内,用于接控制风口的开关。将电缆一端的其中两根接控制开关的两个静触头,另一端的这2根线接风口电机的控制端。剩下的一根剪断,去开关的一根接主电源I二的火线,去风口的一根接主电源线上的零线。

最后,装修时需要留净空520mm×140mm的出风口,820mm×370mm的回气口,300mm×1500mm的检修口,检修口必须能够方便地拆下两个电机。

上面就详细介绍了下中央空调风管机的主要安装流程,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风管机的安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步骤这么多,必定要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完全掌握;但是对于从事空调风管机安装的专业人员而言,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可是这对于刚从事安装技术的人员而言,这也是可以借鉴的。也希望上面详细的介绍能够给你提供一点点帮助。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s://.to8to/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图解的图书目录

看外界什么温度,相对高了,肯定会涨大,桥梁的建设都是有间隙,就是为了防止热胀冷缩破坏桥面,日本装配一些密封性要求高、过盈配合的零部件时,就是利用热胀冷缩,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常温下就正好紧密配合。

我不知道你的圆筒作何用途,如何实在不行,再磨掉3个丝就好了。

现役战斗轰炸机的型号和基本的介绍

出版说明

1 通风空调工程概论

1.1 通风空调工程的分类及组成

1.1.1 通风系统

(一)通风的概念与分类

(二)空气中有害物浓度、卫生标准和排放标准

(三)除尘系统

1.1.2 空调系统

(一)集中式空调系统

(二)局部式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三)混合式空调系统

1.1.3 空气洁净系统

(一)非单向流洁净室

(二)单向流洁净室

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体系及特点

1.2.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体系

1.2.2 “十六字方针”内容及理解

1.2.3 “2002年版验收规范”的内容、模式和特点

1.2.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目的

与应用要求

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1.3.1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1.3.2 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与验收规定

(一)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规定

(二)建筑工程的非正常验收

(三)拒绝验收的工程

1.3.3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一)建筑工程验收的程序和内容

(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组织

(三)工程质量验收意见分歧的解决

(四)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五)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2 术语

2.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常用术语

2.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术语

3 基本规定

3.1 工程施工管理规定

3.1.1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划分

3.1.2 对施工企业与施工人员的规定

3.1.3 现场质量管理规定

3.2 工程质量控制规定

3.2.1 材料及设备的进场验收

3.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2.3 工程质量验收规定

3.2.4 系统调试与检测

(一)检测条件

(二)检测仪器的选用

(三)样点的规定

(四)样量的确定

(五)检测样的规定

(六)记录数据评价

(七)测试记录

3.3 工程质量保修规定

4 风管制作

4.1 基本规定

4.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4.1.2 风管系统类别划分

4.1.3 矩形风管弯管制作

(一)矩形弯头的加工

(二)弯头内导流片的组装

4.1.4 圆形风管弯管制作

4.1.5 风管连接要求

(一)咬口连接

(二)铆钉连接

4.1.6 风管加固规定

(一)圆形风管加固

(二)矩形风管加固

(三)空气洁净系统风管加固

4.1.7 风管密封要求

(一)薄钢板风管法兰铆接密封措施

(二)薄钢板风管无法兰连接密封措施

(三)空气洁净系统风管密封措施

4.2 金属风管制作

4.2.1 金属风管材料

(一)材料规格

(二)材料验收

4.2.2 金属风管制作

(一)不锈钢风管加工制作

(二)铝板风管加工制作

4.2.3 金属风管连接

(一)金属风管的连接形式及适用范围

(二)矩形风管角钢法兰连接

(三)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

(四)矩形或圆形风管承插式连接

(五)矩形风管C形、S形插条连接

4.2.4 金属风管加固

(一)风管加固形式与刚度等级

(二)加强筋规格与间距

(三)风管加固施工要求

4.2.5 铝箔风管制作

(一)材料质量要求

(二)风管制作

(三)风管法兰连接

(四)风管加固

4.3 非金属风管制作

4.3.1 非金属风管材料

(一)非金属风管板材规格要求

(二)聚氯乙烯塑料技术性能及硬聚氯乙烯塑料规格

(三)硬聚氯乙烯塑料板加工、储存与运输

4.3.2 非金属风管连接

(一)法兰结构、规格与制作

(二)非金属风管焊接连接

(三)非金属风管套管连接

4.3.3 非金属风管加固

(一)塑料风管的加固

(二)无机玻璃钢风管的加固

4.3.4 硬聚氯乙烯风管制作

(一)硬聚氯乙烯风管手工焊接

(二)硬聚氯乙烯风管机械热对挤焊接

4.3.5 有机玻璃钢风管制作

(一)有机玻璃钢风管制作方法分类

(二)有机玻璃钢风管手糊成形

4.3.6 无机玻璃钢风管制作

(一)材料质量要求

(二)风管制作参数

(三)风管质量要求

4.4 复合材料风管制作

4.4.1 材料要求与制作规定

(一)复合风管制作材料

(二)风管制作技术要求

4.4.2 风管连接与加固

(一)复合材料风管连接

(二)复合材料风管加固

4.5 防火风管制作

4.5.1 材料规格要求

4.5.2 材料质量验收

4.6 砖、混凝土风道施工要求

4.6.1 变形缝构造

4.6.2 水泥砂浆抹面

4.7 净化空调系统风管安装

4.7.1 法兰垫料的选用

4.7.2 风管的安装

4.8 风管质量验收

4.8.1 风管规格及尺寸

4.8.2 风管工艺性能检测

4.8.3 风管制作验收资料

5 风管部件与消声器制作

5.1 基本规定

5.2 风管部件制作

5.2.1 风阀基本要求

5.2.2 插板风阀

(一)插板风阀构造

(二)平、斜插板阀制作

(三)密闭式插板阀安装

5.2.3 止回风阀

5.2.4 三通调节风阀

5.2.5 手动单叶片或多叶片调节风阀

5.2.6 电动、气动调节风阀

5.2.7 风量平衡阀

5.2.8 净化空调系统风阀

5.2.9 防火风阀与排烟阀

(一)防火阀分类及规格

(二)排烟阀分类及规格

(三)防火阀与排烟阀的制作

5.2.1 0风口

(一)风口的形式

(二)风口规格尺寸

(三)矩形空气分布器的制作

(四)百叶式风口的制作

(五)旋转式风口制作

(六)直片式送、吸风口散流器制作

(七)上吸式均流侧吸罩制作

(八)槽边吹、吸风罩制作

5.2.1 1风帽的制作

(一)风帽制作的一般要求

(二)圆筒形、伞形风帽制作

(三)滴水盘、槽制作

5.2.1 2导流叶片与检查门

(一)防火板风管导流叶片设置

(二)复合材料风管导流叶片设置

(三)矩形弯管导流片制作

5.2.1 3柔性短管制作

(一)柔性短管制作材料

(二)帆布短管制作

(三)塑料布短管制作

5.3 消声器制作

5.3.1 消声器制作材料

(一)消声器的种类

(二)消声器制作选材

5.3.2 消声器制作要求

6 风管系统安装

6.1 基本规定

6.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6.1.2 风管的连接

(一)风管排列法兰连接

(二)风管连接的密封

(三)风口与管道的连接

6.1.3 支吊架安装与固定

(一)预埋件与紧固件

(二)支、托、吊架生根固定及连接

(三)新型支架节点结构形式

(四)吊架的安装

6.2 风管安装

6.2.1 风管安装基本规定

(一)安装前检查

(二)风管吊装与找正

(三)风管地沟敷设

6.2.2 非金属风管安装

(一)塑料风管的架设

(二)热延伸的补偿和振动的消除

6.2.3 复合材料风管的安装

(一)支吊架选用及安装

(二)风管与阀部件的连接及安装

(三)风管严密性质量要求

(四)风管安装的其他要求

6.2.4 无法兰连接风管的安装

(一)风管无法兰连接

(二)风管安装

6.2.5 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安装

(一)施工条件

(二)风管的安装

(三)系统风管的检漏

6.2.6 风管的防护

(一)硬聚氯乙烯塑料风管过墙保护

(二)硬聚氯乙烯塑料风管穿楼板保护

6.3 风管部件安装

6.3.1 风管部件安装基本规定

(一)安装基本要求

(二)成品保护措施

(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3.2 风帽安装

6.3.3 风罩安装

(一)风罩(排风罩)形式

(二)排风罩加工制作

(三)排风罩布置及安装

6.3.4 风口安装

(一)S型矩形联动可调百叶风口安装

(二)管式条缝散流器安装

(三)FSQ球形旋转风口安装

6.3.5 防火阀、排烟阀安装

(一)防火阀安装

(二)排烟口、送风口安装

6.3.6 密闭阀安装

6.4 吸尘系统安装

6.5 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

6.5.1 漏光检测方法

6.5.2 漏风量测试方法

7 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

7.1 基本规定

7.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7.1.2 设备质量与放线就位

(一)风机开箱检查

(二)设备清洗、检查

(三)基础验收、放线

7.2 通风机安装

7.2.1 通风机安装技术规定

(一)通风机的类型

(二)风机的搬运和吊装

(三)离心式通风机安装

(四)轴流式通风机安装

(五)通风机的防振

(六)通风机安装防护

7.2.2 通风机安装质量要求

7.3 风机盘管机组安装

7.3.1 风机盘管机组的结构形式

7.3.2 风机盘管机组的部件组成

7.3.3 风机盘管安装工艺要求

7.3.4 机组试运转

7.4 过滤器安装

7.4.1 过滤器安装技术规定

(一)过滤器分类及选用

(二)过滤器安装基本要求

7.4.2 高效过滤器安装

(一)高效过滤器结构性能

(二)高效过滤器安装工艺

(三)高效过滤器渗漏检查

7.5 除尘器安装

7.5.1 除尘器安装通用规定

(一)除尘设备分类

(二)除尘器基础验收

(三)设备开箱检查验收

(四)设备安装要求

7.5.2 静电除尘器安装

7.5.3 袋式除尘器安装

(一)布袋式除尘器型号及技术性能

(二)脉冲袋式除尘器型号及外形尺寸

(三)除尘器安装要点

7.5.4 除尘设备安装质量要求

7.6 消声器安装

(一)施工准确

(二)施工要点

7.7 空气处理设备安装

7.7.1 电加热器安装

7.7.2 加湿器安装

(一)蒸汽喷管

(二)干式蒸汽加湿器

(三)电加湿器

7.7.3 去湿机安装

7.8 换热器安装

7.8.1 空气换热器型号、性能及适用范围

7.8.2 空气换热器的安装步骤及方法

7.9 空气处理室安装

7.1 0空调机组安装

7.1 0.1 单元式空调机组安装

(一)分体式空调机组的组成及安装(以挂墙式为例)

(二)整体式空调机组的分类及安装

(三)窗式空气调节器安装

7.1 0.2 组合式、柜式空调机组安装

(一)机组的形式

(二)机组性能考核要求

(三)组合式空调机组安装

(四)新风空调器安装

7.1 1洁净室空气净化设备安装

7.1 1.1 洁净工作台的安装

7.1 1.2 生物安全柜的安装

7.1 1.3 风口机组的安装

7.1 1.4 传递窗的安装

7.1 2装配式洁净室的安装

7.1 2.1 装配式洁净室构造

7.1 2.2 塑料地面的铺设

7.1 2.3 板壁的安装

8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

8.1 基本规定

8.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8.1.2 设备规格与搬运要求

8.2 制冷设备与制冷机组安装

8.2.1 制冷设备安装

(一)基础施工与验收

(二)设备就位与初平

(三)精平与基础抹面

(四)设备拆卸与清洗

(五)冷凝器安装

(六)蒸发器安装

(七)制冷剂泵安装

8.2.2 制冷机组安装

(一)活塞式制冷机组安装

(二)螺杆式制冷机组安装

(三)离心式压缩机组安装

(四)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安装

8.2.3 制冷设备与机组试验

8.3 制冷系统管道及阀门安装

8.3.1 基本规定

8.3.2 制冷系统管道安装

(一)制冷系统管道的布置

(二)制冷管道的除锈及切割

(三)制冷系统管道连接

(四)制冷系统管道架空敷设

(五)制冷系统管道地下敷设

8.3.3 制冷管道试验

(一)制冷管道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二)制冷管道系统的真空试验

8.3.4 制冷系统阀门安装

(一)阀门清洗与检查

(二)阀门压力试验

(三)阀门安装

8.4 燃油燃气管道及设备安装

8.4.1 燃油系统管道与设备设置要

8.4.2 燃油管道安装

8.4.3 燃气管道安装

8.4.4 油泵、制冷剂泵安装

8.5 制冷系统吹扫

9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

9.1 基本规定

9.1.1 空调水系统的类型

9.1.2 水系统典型图例

9.2 管道连接

9.2.1 管道焊接

9.2.2 管道螺纹连接

9.2.3 管道法兰连接

9.2.4 管道与空调制冷设备的连接

9.3 管道安装

9.3.1 基本规定

(一)管道安装条件

(二)管道安装原则与要求

9.3.2 支、吊架安装

9.3.3 金属管道安装

(一)管道连接

(二)管子的检查和清洗

(三)管材的下料切割

(四)管道敷设

9.3.4 钢塑复合管安装

9.3.5 空调用蒸汽管道安装

9.3.6 管道部件安装

9.3.7 管道系统水压试验

(一)试验管路连接

(二)灌水前的检查

(三)水压试验

9.4 阀门安装

9.4.1 阀门安装一般要求

9.4.2 电动调节阀安装

9.4.3 平衡阀安装

9.5 补偿器安装

9.5.1 管道热伸长量的确定

9.5.2 管道自然补偿

9.5.3 套筒式补偿器

9.5.4 波形补偿器

9.6 冷却塔安装

9.6.1 冷却塔的形式

9.6.2 冷却塔本体安装

9.6.3 薄膜式淋水装置的安装

9.6.4 布水装置的安装

9.6.5 通风设备的安装

9.6.6 收水器的安装

9.7 水泵安装

9.7.1 卧式离心泵安装

9.7.2 立式离心泵安装

9.7.3 水泵管路安装

9.8 其他附属设备安装

9.8.1 膨胀水箱

9.8.2 分水器和集水器

9.8.3 室温调节器

9.8.4 水过滤器

10 防腐与绝热

10.1 防腐工程施工

10.1.1 材料要求

(一)常用的油漆及选用

(二)对油漆材质的要求

10.1.2 施工条件与施工要求

(一)作业条件

(二)涂漆的方式

(三)涂漆施工程序

(四)涂漆施工要点

10.1.3 风管及支吊架防腐施工

(一)去污与除锈

(二)管道涂漆要求

(三)涂刷油漆注意事项

10.2 绝热工程施工

10.2.1 材料要求

(一)常用保温材料性能

(二)绝热材料质量

10.2.2 施工条件

(一)绝热工程施工条件

(二)绝热工程施工程序

10.2.3 风管绝热层结构

(一)矩形风管岩棉(或玻璃棉)毡、板保温钉固定结构

(二)矩形风管板材绑扎式保温结构

(三)矩形风管板材及木龙骨式保温结构

(四)矩形风管散材、毡材及木龙骨保温结构

(五)矩形风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粘接保温结构

(六)空调圆形风管保温结构

10.2.4 风管及部件绝热施工

(一)工艺流程

(二)保温材料裁切

(三)保温钉粘接与保温材料铺覆

(四)各类保温材料做法

(五)缠玻璃丝布

(六)外壳防护

10.2.5 管道绝热层施工

(一)绝热厚度与材料选用

(二)管件及管道附件保温处理

(三)交叉管道的保温

(四)硬质材料绝热施工

(五)管道支撑(支吊架、支座)部位施工

10.2.6 管道防潮层施工

(一)防潮层的形式

(二)防潮层施工注意事项

10.3 金属保护壳施工

10.3.1 材料选用要求

10.3.2 保护层施工规定

11 系统调试

11.1 系统调试基本要求

11.1.1 测试仪器和仪表

(一)测温仪表

(二)测定相对湿度的仪表

(三)测风速仪表

(四)测风压的仪表

(五)调试仪表要求

11.1.2 系统调试实施单位

11.1.3 系统调试项目与检查要求

11.1.4 系统调试前后对承包单位的工作要求

(一)试运转、调试应具备的条件

(二)调试前的工作准备

(三)试运转和调试程序

(四)资料的整理及移交

11.2 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

(一)风机试运转

(二)水泵试运转

(三)冷却塔试运行

(四)制冷设备试运转

11.3 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11.3.1 基本规定

(一)试运转及调试条件

(二)试运转测试项目

(三)试运转质量控制内容

11.3.2 通风工程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动试运转及调试

(一)试运转前的检查

(二)试运转过程中的检测项目

11.3.3 空调工程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动试运转及调试

(一)制冷系统试运转及调试

(二)空调系统试运转及调试

11.4 系统调试检测要求

11.4.1 防排烟系统

(一)防排烟系统的风量测定

(二)防排烟系统试运行要求

11.4.2 净化空调系统

(一)风量或风速的测试

(二)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测试

(三)单向流洁净室截面平均速度及速度不均匀度的检测

(四)静压差的检测

11.4.3 控制和监测设备

(一)系统投运前的准备工作

(二)空调自动调节系统控制线路检查

(三)调节器及检测仪表单体性能校验

(四)自动调节系统及检测仪表联动校验

12 竣工验收

12.1 竣工验收的概念及要求

12.1.1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的概念

(一)竣工验收的依据

(二)竣工验收的标准

12.1.2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的实施

(一)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自检

(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验收

(三)试车检验与工程交接

12.2 观感质量检查

12.3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12.3.1 隐蔽工程质量检查要求

12.3.2 竣工验收资料检查内容

13综合效能的测定与调整

13.1 通风与空调工程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要求

13.2 通风与空调工程综合效能试验项目

13.2.1 通风、除尘系统

(一)空气含尘浓度的测定

(二)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检测

13.2.2 空调系统综合效能试验

(一)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的测试与调整

(二)空调系统噪声测定与调整

(三)空调、洁净房间内气流组织的测定与调整

(四)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

13.3 净化空调系统综合效能试验

13.3.1 洁净度的检测与调整

13.3.2 单向流洁净室平均风速及风速不均匀度的测定

13.3.3 空气洁净系统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排气用了双边单出设计,圆筒造型的尾喉很动感,是不是为了突出领克05的运动型?

轰-6轰炸机

轰-6轰炸机,原型为苏联的著名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该机用两台图曼夫涡轮喷气发动机,翼型后掠,1948年开始研制,直到1990年还有少量在苏军中服役。该机的各个改型在苏军中担任了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形成了一个用途广泛的型号系列。该机主要的缺陷是研制时间早,载荷、速度等指标较差,在苏军中主要作为大型作战飞机(如图-95、图-142)的补充。我国引进并仿制了图-16,至今该机仍是我军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并且在不断对其动力、航电及机载武器进行改进,同时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多种特种平台,预计将至少服役至2020年左右。

引进仿制

1957年,聂荣臻代表我国前往苏联谈判引进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图-16。据称当时苏联专家曾表示这种飞机已经不能满足军用作战任务的需要,尤其是战场生存能力太低,但是当时苏联也没有特别好的替代机种。1958年10月12日,总理就提前试制图-16轰炸机问题打电话给苏联部长会议赫鲁晓夫。随即派张连奎、王西萍、陆纲等赴苏联进行具体谈判。到了1959年,再次跟苏联谈判进口米格-21或更新型飞机和导航设备时,我方提出图-16飞机性能落后,希望苏联能提供更新型轰炸机和空空导弹,最终因中苏交恶而没有下文。1959年我国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仿制这一轰炸机,后一度终止,64年3月恢复研制。由于选择建设工厂的厂址有重大地质问题,造成了仿制工作上的重大经济损失。轰-6是当时中国试制的吨位最大的飞机,全机零件多,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及工作量大。在试制过程中,陆颂善组织技术力量,补齐了苏联未提供的强度计算等资料,编制了新工艺和关键技术资料,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应用了多项新技术。该机于1968年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中型轰炸机的历史,填补了航空工业的空白。1959年,聂荣臻与空军和三机部谈话,提到图-16很落后,不能作为作战飞机使用,目前的试制可以当作练兵,将来空军不用,还可以交给民航使用。第一架轰-6原型机于66年10月完成,用于静力试验。1968年12月24日,生日前夕,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首飞成功,69年批量投产。由于我国之后一直未能获得更好的替代机型,轰-6服役至今,并仍在继续改进生产之中。

此处插一句话,我军在引进图-16时候也引进了其改型图-124型运输机。我军共有两架图-124,最初作为仿制对象引进,但后来作为军用专机使用,执行一些低级别的人员运输任务。80年代后期退出现役。

结构特点

轰-6用悬臂式中单翼,双梁盒式结构。焦点线后掠角35°,翼弦平面下反角3°,安装角1°。整个机翼由中央翼、左右中外翼和左右外翼组成。机翼后缘全展长上装有内、外襟翼和副翼。襟翼为后退开缝式,最大偏转角35°,副翼上装有内气动轴向补偿和调整片。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结构,蜂腰流线形机身。机头有玻璃镶嵌的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驾驶舱下机腹部的凸起内装导航雷达。驾驶舱内两名飞行员均有独立的操纵系统,操纵系统分硬式操纵和混合式操纵。每位机组成员均有弹射座椅,弹射时一领(领航员)向下、二领向下、尾舱射击手向下、尾舱无线电通信员向下、副驾驶向上、机长向上。但是应指出由于该套弹射救生系统可靠性极其低下,救生几率几乎为零,特别是向下弹射的机组乘员根本没有生还的希望。因此通常机组会全力将发生事故的飞机飞回机场,或尝试迫降。机上配有两个充气救生艇。 起落架由前、主起落架和尾橇组成。前起落架装有油液氮气缓冲支柱,双轮,有前轮转弯机构。主起落架也各有一个装有油液氮气的缓冲支柱,支柱头部各铰接有一个小车架,小车架上装有前后并列的4个机轮。在机身尾部还装有着陆阻力伞。仿制时还有一些小改进,如图-16的垂直尾翼翼尖为木质结构,对材质要求苛刻,结构复杂,工艺方法落后,生产效率低。结果在试制时从大量的木材中勉强做出了一件。最后决定用玻璃钢代替木材,经一年多时间设计制出了玻璃钢翼尖,强度、电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又如,轰-6天窗骨架零件由GC-4高强度钢制成,是一项结构复杂、协调关系多、成形难度大的关键零件,追踪用热成形工艺方法解决。 发动机舱位于机身两侧。发动机用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仿制的涡喷-8发动机,单台海平面推力7650千克,最大推力9310千克,瞬间推力10300千克。由于国内工业技术的限制,涡喷-8发动机比原型的图曼夫发动机推力小3000多千克,但经过在气动外形上的努力,轰-6的速度比图-16基型还略有提高。涡喷-8的原型为苏联РД-3М发动机,最大推力93千牛(9500公斤),相当于涡喷6的3倍,全重3.1吨,最大直径1.4米。为生产这种庞然大物,必须匹配几百台精密、专用、大型设备和大型试车台。它的涡轮盘毛坯要万吨水压机锻制,每台发动机,其原材料需高温合金15吨,有色金属9.5吨以上。当时世界上仅美英苏才有能力生产这种大推力发动机。 仿制РД—3М发动机的中国型号命名为涡喷-8,由西安航空发动机厂研制。涡喷-8的原材料、锻铸件毛坯、成品附件共1193项,在1960年时一半需要进口,即使发动机制造出来,批生产的命运依然操纵在外国手中。从1960年开始,西安厂同航空材料所、上海交大等单位协作试验,历时6年,终于将决大部分进口原材料和附件实现了国产化。1961年,涡喷-8试车成功。接下来又是相同的延寿工程。涡喷-8刚研制出来,第一次翻修寿命仅300小时。西安厂集中科研试验力量攻关,7年之后,延长到500小时。19年大600小时。1983年,即出车成功22年之后,终于使大推力的涡喷-8延长到800小时,一台顶3台用了。从这个漫长的认识客观规律的征程中,中国设计、工艺、生产人员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一批高水平发动机专家培养出来了。 技术上,该发动机为8级轴流式,不可调节收敛型尾喷口,从压气机第5级和第7级后引出热空气对进口导叶、整流支板和整流罩进行加温;从第8级后引出热空气对机翼前缘加温。1967年1月8日,完成了300小时国家交付长期试车,1967年3月29日航定委批准交付部队使用,称Ⅰ批发动机。在Ⅰ批结构的基础上,又研制了800小时结构的涡喷-8发动机,12年7月到15年10月,分别进行了四次工艺长期试车考核。13年底在Ⅰ批结构的发动机上混装了可靠性较高的800小时结构涡轮转子,首翻期寿命为400小时,称为Ⅱ批发动机。经一年多的混装使用,15年开始,全部生产800小时结构的整机,称为Ⅲ批发动机。为了稳妥起见,初期Ⅲ批发动机的首翻期寿命暂定为500小时。79年根据外场使用情况,将首翻期寿命延为600小时;83年根据F23042机台架交付延寿试车的情况和外场使用实际情况,决定1982年以后生产的Ⅲ批发动机首翻期寿命为800小时。涡喷-8初期有可靠性、维修性方面的多个问题,如高温起动和高原起动困难,压气机第1级转子叶片叶尖排气边掉块,火焰筒筒体冷却孔裂纹多,涡轮第2级导向器叶片固定螺钉断裂频繁等。当时轰-6险些停飞,经努力使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到合理的水平。机上燃油系统分为主系统和启动燃油系统。主系统又分左右两分系统,分别向两个发动机供油。燃油箱加注惰性气体,可抑制燃油爆炸,并设有紧急空中放油装置。机上设有主液压系统和刹车液压系统。主系统负责起落架收放、前轮转向,以及起落架舱、弹舱门的开启关闭。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电台、短波指挥台、超短波指挥台、机内通话器和应急救生电台。机上还安装了空调及除冰系统。 前后气密舱的空调用来自发动机压气机的压缩空气进行增压和加温。轰-6一直存在座舱温度过高的问题,夏季在地面停放时,座舱气温一般达50度以上,极端情况曾经达到70度。这种高温条件不仅加大了机组成员的负担,而且对大量精密的电子设备也有极为不利的影响。最终只能用地面空调车的方式进行“治标”处理。 为防止机翼前缘、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结冰,利用由发动机引出的热空气进行加温。垂尾和平尾前缘及飞行员、领航员前面的玻璃,用电阻丝加热装置进行加温。电源系统由发动机带动的直流发电机、电池及变流器组成。

武器系统

轰-6的火控系统主要由第二代自动领航轰炸系统组成,包括多普勒雷达、轰炸雷达、光学轰炸瞄准仪、计算机、航向姿态系统、自动领航仪、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自动驾驶仪和速度传感器组成。1960年代,华北光学仪器厂研制出“六型”航空光学射击瞄准具,为机上自卫性的航空火力控制系统,与轰-5、轰-6、水轰-5等飞机配套,能对航炮进行遥控和自动跟踪目标。1967年,华北光学仪器厂完成“I型”航空光学轰炸瞄准具的研制。该瞄准具与国产“轰六”机配套,可供轰炸机从任何方向对固定目标或活动目标进行水平飞行轰炸瞄准;还可与轰炸雷达交连,在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使用。同年,该厂研制出“Ⅲ型”航空光学瞄准具,为第二代导航、轰炸系统配套的产品,具有适合低、中、高空的瞄准和轰炸兼顾的性能,解决了“Ⅰ型”瞄准具1000米以下不能轰炸的缺点。该瞄准具能与导航轰炸数字计算机交连,飞机在轰炸航路上做机动飞行,可避开敌人的防御火力;并能在高度200~l400米范围内和雷达轰炸瞄准具交连,实施夜间轰炸。其重大改进主要是把“Ⅰ型”的8大件改为只有头部、电子盒、高度组、交流机4大件,并用研制的功率大、体积小的步进机代替摩擦盘机构,提高了瞄准具的协调精度,减轻了重量。为在低空时能提前发现目标,产品中新增设了概略瞄准机构和快速导视机构。同时,对高度组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产品在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或在夜间能与雷达轰炸瞄准具交连,实施“交连”轰炸。“Ⅲ型”瞄准具用“追赶法”瞄准,其操作简单,精度高,瞄准时间短。机上装有共7门23毫米自卫机炮,机头一门,机身上、下、尾部炮塔各两门,由射击瞄准雷达或光学瞄准具控制。机上PX-1型炮塔(PX估计为“炮塔系统”的缩写,又分上、下、尾部三种不同结构的炮塔,尾炮塔名称为WPT-1)使用无消焰器的23-2机炮;机头前向机炮为23-2H机炮,带长消焰器。PX-1炮塔由114厂研制,13年未定型即开始装备使用,后于年针对各种问题经过改进后正式定型,至今约生产了近160套、近500座炮塔。年,原以PX-1为基础为轰-5研制的PX-2型炮塔,因轰-5早已停止生产,而轰-6的PX-1炮塔又与之相似,因此取消了研制。1981年,在轰-6机上加装第二代自动领航轰炸系统,深受部队欢迎。为了提高轰-6的自卫生存能力,1980年,完成了轰-6机加装自卫干扰设备的改装。其武器包括核弹和早期用过的250-1、500-1型普通。之后250/500/1500/3000-2型高阻爆破等陆续装备轰-6使用。250/500/1500/3000-2系列是在苏联фAB-M54系列爆破基础上改进研制的,60年代中期服役,适于轰-6弹舱内挂,中高空投掷。另外强-5、歼-6、歼-7、歼-8等也可挂装使用。该系列有相同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只是外型尺寸、装药等略有差异。全弹由圆柱型弹体、双圆筒试尾翼装置、头部/尾部传爆管、双弹耳和相应装填系数的TNT装药等组成。弹体由弹头、弹尾、尾锥体、弹道环组成。弹头由铸钢铸成,弹道环焊在弹头外部,专门用来改善下落进入跨音速飞行时的稳定性。该系列的四型的技术指标如下:

250-2型: 全长1.5米,弹体直径0.325米,尾翼翼展0.41米,弹重236千克,装千克TNT

500-2型: 全长1.5米,弹体直径0.45米,尾翼翼展0.57米,弹重473千克,装200千克TNT

1500-2型:全长2.77米,弹体直径0.63米,尾翼翼展0.79米,弹重1448千克,装658千克TNT

3000-2型:全长3.3米,弹体直径0.82米,尾翼翼展0.41米,弹重2840千克,50千克TNT

高阻航空外形启动阻力大,不适合高速作战飞机,也不能用于低空、超低空轰炸。但其短而粗的外型,能充分利用轰-6舱的容积。且只需加装适当的减速装置及开伞控制和安全保护装置,即可构成适用于高速低空/超低空轰炸的减速,从而扩大高阻航空的使用范围。 更先进的250/500/1000-3型低阻爆破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适用于高速飞机投掷,轰-6并未装备。

核弹载机

轰-6原型机研制成功后,西飞进一步研制了轰-6的第一个正式型号轰-6甲。在此之前,西安飞机制造厂于1963年接收了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959年用苏联散件组装的一架轰-6(因此,实际上这是一架我国组装的图-16),改装为核航弹运载试验机,代号21-511任务,1964年改装完毕。1965年5月14日,中国轰炸航空兵某师李源一机组驾驶这架图-16(50671)飞机,首次空投爆炸成功,李源一机组为此立集体一等功,第一飞行员李源一和第一领航员于福海记个人一等功,其他4名同志记二等功。周总理、、陈毅、贺龙、聂荣臻等当时的党和国家***接见了副师长李源一和领航员于福海等人。这架飞机曾经在轰炸航空兵某师服役,退役后被送往空军航空某校做教学设备。 这架飞机上,改装增装了投放挂弹系统、加温保温系统、防护系统和临时性试验设备。到甲型正式投产装备,令解放军空军拥有了国产化的大型轰炸机,主要作为常规轰炸力量使用,并能使用我国研制的各种空投核武器。88年5月15日,轰-6甲才通过生产定型,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投产。轰-6甲执行了我国第一次氢弹试爆。下图为我国的几种核武器展品。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34.800米

翼展:34.189米

机翼面积:167.55平方米

机翼平均气动力弦长:5.021米

机高:9.850米

主轮距:9.775米

最大平飞速度:1014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0.75马赫

正常起飞重量:72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55000千克

正常载弹量:3000千克

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

自卫武器:7门航炮

实用升限:13100米

最大航程:600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1670米

着陆滑跑距离:1655米(不放减速伞) 1050米(放减速伞)

B2

B-2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的战略突防隐身轰炸机,主要任务是利用其优异的隐身性能,从高空或低空突破敌方的防空系统,对战略目标实施核打击或常规轰炸。该机的研制始于18年,是作为高空突防轰炸机研制的,1981年10月美国空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将研制合同授予诺斯罗普公司,1983年修改了使其成为一种可进行低空突防的隐身轰炸机,首架原型机1988年11月出厂,1989年7月开始试飞,1993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1995年完成了20000飞行小时的模拟耐久性试验。该机用了翼身融合的无尾飞翼构形,从机头至翼尖为成锐角、但上下是拱弧形的固定前缘,前缘为直线,机翼后缘成双W形,有四对综合了副翼、升降舵以及襟翼功能的操纵面,与飞机本身的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相配合完成飞行控制。飞机结构大量用先进的复合材料以及蜂窝状雷达吸波结构(RAS)、锯齿状雷达散射结构,机体表面还涂有雷达吸波材料(RAM),S形进气道和V形尾喷管位于机体的上部,使其雷达和红外可探测性降到最低,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B-52飞机的1/1000。美国空军原定购133架B-2飞机,1991年被削减到76架,1982年至1991年,已有16架B-2的购费用拨出,1991年10月美国会冻结了B-2的进一步购,经空军的一再努力,国会批准购买20架B-2飞机,估计到1998年全部交付完毕。按现在的,B-2总费用为450亿美元,平均每架飞机费用为22.5亿美元。

动力装置 四台通用电气公司的F118-GE-110无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84.5千牛。成对地装在武器舱的外侧与机翼结构之间,氯氟硫酸被喷混在尾气中,以消除发动机的目视尾迹。

主要机载设备 休斯公司的AN/APQ-181低可截获性J波段攻击雷达(具有地形跟随和回避等21种使用模态),带GPS功能的瞄准系统,TCN-250塔康系统,VIR-130A自动着陆系统,AN/APR-50雷达告警接收机以及ZSR-63防御设备等。

武器 两个武器舱可装波音公司的旋转导弹发射架,总共可带16枚M-129先进巡航导弹或16枚B61/B83核、80枚227千克的Mk82、16枚联合直接攻击武器、16枚908千克的Mk84、36枚M117、36枚CBU-87/89//98集束等。

尺寸数据 翼展52.43米,机长21.03米,机高5.18米,机翼后掠角33° 。

重量及载荷 空重45360~49900千克,最大武器载荷18144千克,最大机内燃油量81650~9072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5263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70550千克。

性能数据 进场速度259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5240千米,航程(空中加油一次)大于18520千米,作战航程(带8枚近距攻击导弹,8枚B83,武器重16919千克),(高-高-高)11667千米,(高-低-高)8149千米,作战航程(带8枚近距攻击导弹,8枚B61,武器重10886千克,起飞重量162386千克),(高-高-高)12223千米,(高-低-高)8334千米。

图-160是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之为“海盗旗”(B1ackjack),1987年开始交付空军试用。图-160的研制是用招标的方式进行的,参与招标的有图波列夫设计局、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提出的方案是在图-144超音速旅客机的基础上发展的;米亚西舍夫设计局提出的设计称为M-18方案;苏霍伊设计局提出的方案是在T-4飞机基础上的改进设计。当时空军认为M-18设计方案是比较好的,但是考虑到图波列夫设计局具有大型轰炸机的设计经验和生产能力,所以最后决定还让图波列夫设计局在M-18方案的基础上研制图-160战略轰炸机,批量生产厂家为喀山飞机制造厂。原型机于1981年12月19日首飞,1987年5月开始进入部队服役,1988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图-160是一种多用途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不仅能以亚音速、低空突防进行攻击,而且可以在高空、超音速(M数大于1)的情况下作战。携带巡航导弹和近距攻击导弹时,能够对预先确定坐标的目标进行核打击,在今后装备了高精度常规精确制导后可以攻击机动目标或战术目标。

武器装备:图-160没有装备机炮,弹舱内可载自由落体武器、短距攻击导弹或巡航导弹等,两个12.80米长的武器舱,前舱的旋转发射架可带6枚Kh-55MS巡航导弹,后舱的两个旋转发射架可带24枚Kh-15P短距攻击导弹。

尺寸数据:机长54.10米,机高13.10米,翼展(后掠角65°)35.60米,(后掠角20°)55.70米,机翼面积(后掠角20°)360.00平方米。

重量数据:空重118,000千克,最大燃油量160,000千克,最大武器载荷40,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267,6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75,00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155,00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2,200米)M2.05,巡航速度(高度13,700)M0.9,海平面最大爬升率67米/秒,实用升限15,000米,起飞滑跑距离2200米,着陆滑跑距离(最大着陆重量)1600米,最大航程(无空中加油)12300千米,限制过载+2.0g

大哥他要的轰炸机,你给他说战斗机干嘛

空心砖的墙壁怎么安空调

可以说是的。领克05的外观设计语言很丰富,整体看起来很个性时尚,我们知道领克虽然定位是自主豪华品牌,但是它的旗下车型外观都很偏运动。领克05作为一款轿跑SUV则更运动,领克05的前脸用了家族化的设计语言,引擎盖上有两组灯组设计,进气格栅的两侧也各有一个灯组的设计,进气格栅上的灯组和进气格栅都用了内凹式的设计。领克05车型的前脸底部用了很运动化的包围,整个前脸个性十足。

虽然这个欧洲的街头看上去色彩斑斓,但是街上最靓、最醒目的无疑是这台领克05。它的侧面看上去非常动感,用了轿跑设计语言,C柱前倾,用了一个溜背造型,形成一个动感的圆弧车顶。车侧面的线条装饰也很有立体感,门板上用了一个类似于凹槽的造型,凹槽的最前侧是一个运动装饰,增强了性能感。车的轮毂用了动态式的造型,并用了彩色的风格的涂装,看上去很有跨界感。

车的尾部有一个很明显的鸭尾造型,尾灯用了很齐整的LED发光组件,并用了黑色的底色,尾灯之间的车漆也用了黑色,形成了很跨界的风格。车底部的包围也够运动,排气用了双边单出设计,圆筒造型的尾喉很动感。

领克05的内饰看上去比领克其它的车型要高级一些,它的中控大屏用了超大的尺寸,空调出风口用了贯穿式的设计,很有运动效果。领克05用了全液晶的仪表盘,方向盘的风格很饱满,地台看上去很壮实,内饰整体很时尚。领克05的申报信息前段时间也曝光了,它的长宽高分别为4592/1879/1628mm,轴距为2734mm,定位紧凑型SUV。动力方面,领克05搭载的是1.5T三缸和2.0T四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180马力和188马力,它可能会在明年的北京车展正式亮相。

膨胀螺栓对应的钻头多大?

空心砖的墙壁安空调可以使用空心墙专用的膨胀螺栓。

碳钢螺栓的等级分为3.6、4.6、4.8、5.6、6.8、8.8、9.8、10.9、12.9等10余个等级。

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螺栓材料的公称抗拉强度和屈强比,例如:标记8.8级螺栓表示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800MPa,屈强比为0.8即其屈服强度达到800x0.8=640MPa。

使用时,须先用冲击电钻(锤)在固定体上钻出相应尺寸的孔,再把螺栓、胀管装入孔中,旋紧螺母即可使螺栓、胀管、安装件与固定体之间胀紧成为一体。

拧紧以后会膨胀的,螺栓尾部有一个大头,螺栓外面套一个比螺栓直径稍大的圆管子,尾部那部分有几道开口,当螺栓拧紧以后,大头的尾部就被带到开口的管子里面,把管子冲大,达到膨胀的目的,进而把螺栓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达到生根的目的。

膨胀螺丝之固定原理:

膨胀螺丝之固定乃是利用挈形斜度来促使膨胀产生摩擦握裹力,达到固定效果。螺钉一头是螺纹,一头有椎度。外面包一钢皮,铁皮圆筒一半有若干切口,把它们一起塞进墙上打好的洞里,然后锁螺母,螺母把螺钉往外拉,将椎度拉入钢皮圆筒,钢皮圆筒被涨开,于是紧紧固定在墙上。

一般用于防护栏、雨蓬、空调等在水泥、砖等材料上的紧固。但它的固定并不十分可靠,如果载荷有较大震动,可能发生松脱,因此不推荐用于安装吊扇等。

膨胀螺栓的原理是把膨胀螺栓打到地面或墙面上的孔中后,用扳手拧紧膨胀螺栓上的螺母,螺栓往外走,而外面的金属套却不动,于是,螺栓底下的大头就把金属套涨开,使其涨满整个孔,此时,膨胀螺栓就抽不出来了。

根据膨胀螺栓的大小选择钻头:一般钻头直径要比螺栓大一个规格。比如8mm的螺栓要用10mm的钻头打孔。

膨胀螺栓规格: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等。

钻头规格: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4mm等。

原理

膨胀螺丝之固定原理:膨胀螺丝之固定乃是利用挈形斜度来促使膨胀产生摩擦握裹力,达到固定效果。螺钉一头是螺纹,一头有椎度。外面包一钢皮,铁皮圆筒一半有若干切口,把它们一起塞进墙上打好的洞里,然后锁螺母,螺母把螺钉往外拉,将椎度拉入钢皮圆筒,钢皮圆筒被涨开,于是紧紧固定在墙上,一般用于防护栏、雨蓬、空调等在水泥、砖等材料上的紧固。

但它的固定并不十分可靠,如果载荷有较大震动,可能发生松脱,因此不推荐用于安装吊扇等。

膨胀螺栓的原理是把膨胀螺栓打到地面或墙面上的孔中后,用扳手拧紧膨胀螺栓上的螺母,螺栓往外走,而外面的金属套却不动,于是,螺栓底下的大头就把金属套涨开,使其涨满整个孔,此时,膨胀螺栓就抽不出来了。

扩展资料

膨胀螺栓,是将管路支/吊/托架或设备固定在墙上、楼板上、柱上所用的一种特殊螺纹连接件。碳钢螺栓的等级分为3.6、4.6、4.8、5.6、6.8、8.8、9.8、10.9、12.9等10余个等级。

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螺栓材料的公称抗拉强度和屈强比,例如:标记8.8级螺栓表示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800MPa,屈强比为0.8即其屈服强度达到800x0.8=640MPa。

注意事项

1、打孔深度:具体施工中深度最好还是比膨胀管的长度深5毫米左右。只要大于或等于了膨胀管的长度,那留在地下的内膨胀螺栓的长度等于或小于膨胀管的长度。

2、内膨胀螺栓对地面的要求当然是越硬越好,这也要看你需要固定的物件受力情况。安装在混泥土中(C13-15)的受力强度是在砖体中的五倍。

3、正确安装在混泥土中的一颗M6/8/10/12的内膨胀螺栓后,它的最理想最大静止受力分别是120/170/320/510公斤。

内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并不是很困难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选择一个与膨胀螺丝胀紧圈(管)相同直径的合金钻头,安装在电钻上再来进行墙壁打孔,孔的深度最好与螺栓的长度相同,然后把膨胀螺丝套件一起下到孔内,

切记;不要把螺冒拧掉,防止孔钻的比较深时螺栓掉进孔内而不好往外取。接着把螺冒拧紧2-3扣后感觉内膨胀螺栓比较紧而不松动后再拧下螺冒。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膨胀螺栓